关于律新社
我不是律师,但我在律所工作
来源 | 方圆律政
前台、行政、市场运营人员……在律师事务所里,“非律师”们的职业现状是一个不太常见的话题。
一方面,“非律师”在许多律师事务所里本身人数就不多,相当小众,而且他们的岗位定位相对基础和常规;另一方面,在许多律所合伙人看来,掌握着专业能力甚至客户资源的律师才是律所的核心资产,与之相比,律所“非律师”人员无足轻重。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律所“非律师”群体弥补了合伙人管理中业务繁忙分身乏术,在管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缺陷,用专业的思维对律所进行合理的架构与分工,使内部分工更趋合理,更好地驱动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同,将业务合伙人得以从繁杂琐务中解脱,腾出更多精力专于业务;同时还促进服务质量,让知识管理和产品研发呈现出更多差异性,对于客户维系、人才挖潜和品牌塑造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那么,“非律师”作为律师事务所里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真实生存状况是什么样的?
COO是怎样炼成的
宋佳
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首席运营官
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毕业之后,我放弃了做律师的机会,专心投身于律所运营管理的工作中。这样选择,是因为我觉得职业规划无须拘泥于法律专业类工作,市场类、管理类的岗位也是我十分感兴趣的职位。
作为律所的首席运营官(COO),我日常要做的就是统筹、管理、规划整个运营体系,并和业务体系的同事一起合作,推进律所的整体发展。通过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律所内部的业务体系和运营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轨制发展,相辅相成才能实现律所“创新驱动、综合解决”的这一目标。
尤其是在律所运营体系建设的初期,其实是解决传统律师行业中分工不明、效率不高、规划性不够等问题。
传统的律师工作模式中,律师个人既要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积累业务经验、服务客户,同时又要关心案源、关注青年律师的培养、做好客户维护和管理工作,可谓一人身兼多职,难免出现有心无力的情况,而运营就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律师的精力、时间解放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办案和科研当中。
以市场部为例,市场部同事会做线上的内容输出、渠道维护,会和粉丝在线上互动、组织线上课程等,并将线上流量向线下转化,策划线下的讲座、沙龙或者是定向的走访、交流,增加律所品牌和律师专业形象的曝光度。
而人事部门的同事会负责梳理招聘的渠道,帮助律所找到合适的人;还会组织每周的学习会,让大家的专业水平不断升级;也会负责律所福利和薪酬的设计,让律所所有人都更有归属感、更加融入并喜爱律所的文化。
更加重要的是,在解决业务同事痛点的基础上,运营体系还在不断发挥引领的作用。
比如说,市场部每月会和业务体系举行沟通会、发布内部白皮书,会告知律师如今的行业热点有哪些;根据市场运营部的调研和走访,近期客户普遍关心的问题和需要的法律服务有什么;通过大量的实例、数据和分析,向律所建议要做哪方面的科研、开发哪个新的法律服务产品,而且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市场部也会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与业务同事一起确定产品定位、目标客户、服务内容、推广方式、预期收益等。
同样的,律所财务部门也不仅仅是基础财会工作,在常规工作以外,还会提供财务数据分析、优化律所财务架构、协助律所战略规划。
我觉得,运营体系越完善,业务体系的单人产能就越高。为此,运营体系也会让工作成果尽量可视化、可测算,并动态调整、检核。
例如我们的线上流量转线下流量的比率,线下流量转为潜在客户的比率,以及最终获客后的投入和收益比等,诸如此类的数据,都会进行记录、汇总、整理和分析。由此,无论是在客观数据上还是就律所同事们的主观感受而言,都高度认同业务运营协同所带来的益处和效应。
伴随着律所的发展,运营体系的人员不断扩充和工作职能的增加,大家也逐步发现,律所运营同样很有前景,甚至是一份更有意义的工作。我在担任面试官的时候,有应聘学生跟我说:“在学校里我每天都看星瀚的公众号,我希望成为星瀚公众号的运营者,将有营养的知识、法律人的故事、律所的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找准非律师管理合伙人的未来
孙婷
陕西海普睿诚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2018年,是我在海普睿诚律所(含合并重组前的海普所)工作的第11个年头,对律所这种人才流动性相对较大的组织而言,堪称是一个老员工了。
目前,我在律所担任的职务很多,最高层面的应该是管理合伙人,即从合伙人的角度参与律所的发展管理、讨论重大事项、启动制度改革等。
同时,我还兼任运营总监,辅助律所执行主任和业务主任的工作。具体来讲,既要负责行政运营中心(包含财务、人力资源、宣传、行政办公、信息技术、客户管理与服务)多个职能部门日常工作的执行落实,也对接联系业务发展中心(包含业务部门、专业中心)的部分事务;
另外,我是律所合伙人大会和管理委员会的“两会”秘书,因为会议的性质和重要性,这方面我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除此之外,律所的客户与管理服务部门也是由我发起建立的,可以看作是律所的一项管理创新,该部门的工作也是由我来主要负责的。
我的工作和职能在律所很难讲是决策层面还是执行层面,似乎兼而有之,又不甚明确。当然,这也有律所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原因和客观需要所在,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比较困惑。
从律所“非律师”发展的近况来讲,我在“非律师”和行政团队中的职务无疑是最高的;但是在律所高级管理层面,类似于董事会秘书,又是最低的。
前者来讲,我觉得工资福利是有保障的,且随着律所发展是有不断的晋升和机遇的,后者来讲或许这也是律所”非律师“的一些职业生存现状。罗列了以上那么多的头衔,其实就是想说明作为律所”非律师“的努力和付出,即使不是能够为律所产生直接效益,但是工作价值是希望被理解和肯定的。
作为律所的”非律师“管理层,在一些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考虑问题往往从全局出发,而律师更容易以个体利益为着眼点,与律所”非律师“人员之间也会发生一些意见分歧。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要彼此能真诚沟通、换位思考,本着发展律所的共同信念,问题最终都是能够化解的。
律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律所是一个合伙式组织,律师也是很有个性的一群人,很多地方都不同于公司企业。”非律师“人员要想在律所长期地发展下去,一定要多听、多看、多学,注意研究律所的体制机制,熟悉共事的合伙人和律师。如果仅仅关注于手头上的事务,不注意上述这些方面的体会和感悟的话,很难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来。
我们的晋升故事同样励志
丁萌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总部
行政部及文化品牌与新闻宣传部负责人
我本人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大众媒体传播相关专业,目前在律所也是负责相关工作。刚开始觉得可能律所并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没有晋升和提高空间。但是,我慢慢发现,在非本专业领域行业做着自己的专业工作可能收获不同的经验和职业发展。
英国读研毕业后,我就开始了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职业生涯,如今已经在律所工作了五年,目前负责盈科总部行政部及文化品牌与新闻宣传部两个部门的工作。短短五年时间能够有这样的职业晋升,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由于自己的专业都是非法学专业领域,刚去律所的时候比较担心自己不是学法律的,能不能胜任律所的工作,遇到与法律专业相关的问题不会处理怎么办,担心未来的职业路径应该如何去规划。
随着与律所文化的融合,我慢慢发现,在非自己熟悉的领域做着自己专业领域的工作,是一种不同的职业体验,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还能够站在外围的角度去观察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前不久,盈科徐州分所开业,有八百多名盈科律师参与活动,活动如何策划,什么样的场地比较适合,又能够方便律师住宿,距离还不能太远,一项一项的任务都是一种挑战。
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律所的总部行政职能部门共调派出50名行政人员负责本次活动的各项安排,对于怎样合理安排活动支持人员之间的工作的经历,如何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是一种锻炼。
在盈科的五年,我看到了许多律所“非律师”同事有从前台升职为管理岗位的,也有从总部行政职能部门调去各地分所做执行主任的;还有盈科咖啡厅的主管也都是研究生毕业,因为具有非常强的沟通能力,被律所合伙人挖走去做了秘书;还有一些从盈科离职后来又重回盈科怀抱的。在这里,能看到律所“非律师”的各种晋升故事,非常励志。
虽然我是律所的“非律师”,但始终会铭记“服务是最好的管理”这句话的道理,无论是对客户还是本所律师,提供更完善、更加专业的配套服务,才能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及业绩,这也是我在未来工作中的努力目标。
前台妹子的职场新体验
杨从瑞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前台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行政新人,虽然只工作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律所前台内勤这项事务复杂、综合性和服务性都非常强的岗位来讲,我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巧还有很多。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和观察,我发现律所前台工作并不简单,具有综合服务、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纽带作用,位轻责重,既要完成客户接待、登记信息、综合情况、文字处理等日常程序化工作,又要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展现出年轻人所具有的思维和想法,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领导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作为律所“非律师”人员,能够在律所前台这一重要的岗位上学习和工作,参与律所内各项事务的处理,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历程,因此应克服传统思想中前台是“副业”的观念,从而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
内勤负责律所的内部管理,是律师之间、律师与外界联系的纽带,也是律所对外形象的窗口,对律师事务所有着直接的影响。
有一些人认为律所的非律师不具备律师的专业知识,不比律师职业的光鲜亮丽。对此,我们要平和自己的心态,切忌攀比浮躁,踏踏实实做事,以苦为乐,敬业奉献,正确看待这一职位,只要用心去做,其中不乏乐趣。
律所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前台工作接待的许多当事人可能会因为情绪、误会、案件结果不理想等原因,导致一些冲突,在这个过程中前台们往往首当其冲。但是如果应对得当的话,绝大多数的冲突是可以及时化解的。
因此在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快速调节因言语冲击产生的抵触情绪,用接纳反应代替接触反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冷静一下,等情绪处理好了再继续沟通。在律所要求的上传下达上,也要充分理解领导的意图、分解目标和任务、做好向下的解释工作、及时反馈,协调整体,确保目标按时达成。
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岗位都有其自身的规律,都有一些值得深入探寻的内容,也都可能产生一些高精尖的专业人才。时代的变迁和行业的发展为律所形态与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更多选择,法律服务在传统模式外衍生出更多可能,辅助团队的运营管理应运而生。
“非律师”群体弥补了合伙人管理中业务繁忙分身乏术,在管理上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缺陷,用专业的思维对律所进行合理的架构与分工,使内部分工更趋合理,更好地驱动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同,将业务合伙人得以从繁杂琐务中解脱,腾出更多精力专于业务;同时还促进服务质量,让知识管理和产品研发呈现出更多差异性,对于客户维系、人才挖潜和品牌塑造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无论在哪个行业工作,我们都应该努力塑造自己的能力,以期待被人聘用、重用,但是归根结底要自己有用,即“增强自己的本领”。如今,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只有不断学习,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其次,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优势,确定能够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路径,为这个工作赋予特殊的意义,上升到信仰、使命层次,并以此作为判断基准。最后,持之以恒,在工作中自省、自警、自励,提高思想水平、实现人生价值。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 大咖来了:观韬中茂 |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金立宇 海问上海联席负责人 | 游闽键 协力所律师 |刘晓红 上海政法学院校长 | 马屹 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
▶▷ 律新社观察:十家法律科技企业预言 | 特殊普通合伙改制 | 微信法院 | 谁能帮法院去养老院调查孙辈孝不孝?|”24条公益群“ | 基层法律服务所 | 中国律师小时费率 | 律师调解工作室 | 瓜分人工智能10万亿大蛋糕,这8家法律机器人走在了最前面 | 共享法律服务 | 法律服务“全科医生”培训 | 规模律所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总监……
▶▷ 律界情报:全国首个“微法院”小程序集群平台 | 牛法网法律机器人2.0上线、三亚中院“智慧法院电子送达平台”上线 | 上海交大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 元典智库小程序即将上线 | 段和段济南迎8位博士加盟 | 北京首家掌上智慧法院平台上线 |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类案智能推送系统内网上线 ……